十三經簡述及其流變
一、何謂「經」:
  「經」,本意為布匹、織物上的縱線,因為織布時必須先固定垂直的線條,所以引申為「恆常」、「不變」之意,在進而引伸為可做為典範的著作。原本「經」可泛稱個人之學說、著作,或是可以做為傳世經典的作品,至西漢武帝時,採行董仲舒所提之「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」,儒家地位於是高於其餘諸子百家之流派,成為漢朝治國之根本,「經」,也成為儒家經典的專有稱號。

二、何謂「十三經」:
「十三經」,現在所通行之說法為易、書、詩、周禮、儀禮、禮記、春秋左氏傳、春秋公羊傳、春秋穀梁傳、論語、孝經、爾雅、孟子

三、「十三經」名稱之流變:

朝代
數量
經書內容
補充說明
春秋
六經
易、詩、書、禮、樂、春秋
孔子刪詩書、訂禮樂、讚周易、作春秋,於是有「六經」
戰國
六經
易、詩、書、禮、樂、春秋

西漢
五經
易、詩、書、禮、春秋
1. 樂亡於秦火,禮分三禮:周禮、儀禮、禮記,春秋亦分為三傳:左氏、公羊、穀梁,但仍通稱為禮與春秋
2. 西漢武帝設「五經博士」,其「五經」為易、詩、書、儀禮、春秋,並立為官學
東漢
七經
易、詩、書、禮、春秋、論語、孝經

南朝宋
十經
易、詩、書、周禮、儀禮、禮記、左傳、公羊、穀梁、論語及孝經合併為一經
論語、孝經合併為一經
五經
易、書、毛詩、禮記、春秋左氏傳
1. 毛詩:詩經傳世,本有齊、魯、韓、毛四家,但秦火之後,僅毛詩得船,其餘皆已亡逸,於是後人便稱「毛詩」為詩經
2. 唐孔穎達取此五經著述,而成五經正義
九經
易、詩、書、周禮、儀禮、禮記、左傳、公羊、穀梁
此時九經列為官學
十二經
易、詩、書、周禮、儀禮、禮記、左傳、公羊、穀梁、論語、孝經、爾雅
唐文宗時,將此時二經刻於長安國子監外,是為「開成石經」
五代
十一經
易、詩、書、周禮、儀禮、禮記、左傳、公羊、穀梁、論語、孟子
蜀主孟昶刻十一經,列入孟子,而排除孝經、爾雅
南宋
十三經
易、詩、書、周禮、儀禮、禮記、左傳、公羊、穀梁、論語、孝經、爾雅、孟子
因當時受朱熹學說及其「四書集註」影響,孟子地位提高,尊為「亞聖」,遂將孟子由子書提升至經書,於是有「十三經」

※「六藝」
1. 可指「六經」,即易、詩、書、禮、樂、春秋
2. 可指當時君子所應具備的六種技能,為禮、樂、射、御、書、數
 禮:即禮法
 樂:即音律
 射:即射箭,是當時士人的娛樂
   子曰:「君子無所爭,必也射乎!揖讓而升、下而飲,其爭也君子」(出自《論語》八佾第三),指的便是射箭的情形。
 御:指駕車
 書:指書法
 數:指算學、推演數算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夜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